老子故里到底是河南鹿邑还是安徽涡阳???
关于老子故里两地争论了将近30年,各有依据。鹿邑方面文物遗存要占据优势,目前有唐宋几块碑,如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,宋代宋真宗先天太后之赞碑,以及还有一个老君台。
但通过近年几次考古发掘,鹿邑太清宫遗址却仅仅找到最早到唐代的文物遗存,汉代的东西没有发现,而涡阳天静宫在90年代考古发掘中,不仅有唐宋的遗址还有汉代的建筑残存,周边村庄,汉文化遗址丰富,村民的猪圈鸡圈中随处可以看到汉砖。东汉延熹八年(公元165)边韶奉桓帝之命作《老子铭》,并建老子庙祭祀。假如真在鹿邑,为何周边没发现一块汉砖。
曾经的天静宫庙产占地有3000亩,天静宫的庙地东起“台子寺”(轮窑厂北,五道沟东岸,原属闸北镇),西到宋牌坊(天静宫西南,原属闸北镇),北起朱家楼(天静宫北,原属张老家乡),南到石门王(天静宫南,涡河南岸的尹王庄,原属城西镇)
而鹿邑太清宫系唐代天宝三年修建,占地只有700多亩,涡阳天静宫要比它大四倍多。
清代之前,老子故里一直是涡阳。但从清代开始,聪明的鹿邑人就开始篡改史料记载,光绪版《鹿邑县志》,甚至编造元代大将张柔把涡河捏直改道的记载。这种说法没有经过考证,鹿邑太清宫南边也没有发现涡河的故道,郦学专家陈桥驿教授曾实地考察过鹿邑的涡河走向,没有发现改道的依据,涡河下游鹿邑至涡阳这一段几千年都是这个样子。
水经注里记载 老子庙位于涡河之北(涡水处其阳),鹿邑那条涡河偏偏在太清宫以北,太清宫处在涡河的南边是鹿邑的软肋,百口莫辩,鹿邑只能去找涡河改道的证据,可鹿邑县志毕竟是自家言论,不算正史,得不到除鹿邑之外的认可。另外一条是谷水,鹿邑不好意思说惠济河是谷水,只得引用清代鹿邑县志的说法,谷水河道消失了,但又没有实际考证依据。
今天这条河(谷水)经郦学泰斗陈桥驿教授考证就是涡阳的武家河,在今天静宫以东和涡河交汇,符合水经注“涡水处其阳……谷水自此东入涡水。涡水又北径老子庙东”的记载。
90年代前期,鹿邑和涡阳没有争老子故里之时,鹿邑本身也对自己是否是老子出生地也缺少底气,甚至在90年代初《鹿邑县志》中对老子出生地苦县是否在鹿邑表示怀疑。后来两地争得头破血流,索性就一口咬定自己是真的了。
鹿邑现在最拿的出手的文物应该是宋真宗的《先天太后之赞碑》,这块碑确实目前立在鹿邑太清宫前,但是宋真宗当年还有一个《御制朝谒太清宫颂并序》曾说道:“太清宫者,介谯郡之列壤,滨涡水之鸿州”,“择元辰于摄提,诣殊庭于谯左”。谯左是指谯的东边,鹿邑刚好在谯的西边,东边是涡阳。古代地理以东为左。如:南宋文学家姜夔《扬州慢》:“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。”淮左名都即扬州,扬州在淮河的东面。
又如: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 :至六七里,鸟起马惊,疾逸道左。
除此之外,鹿邑所谓的隐阳山也是个笑话,80年代时只是个小坟堆大小,但鹿邑现在舍得花钱,硬生生又造了一座山。
鹿邑的李母墓应该是一座假坟,90年代后为了修的气派,甚至东移了100多米,如果是真墓,这样做可是大不敬。
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,非常认可涡阳,但迫于形势,没法公开支持涡阳,只能为涡阳留下道教祖庭,老子生地两幅题词。